金石堂網路最大書店,好康分享,好書推薦,國內外精選好書,玩具精品,動漫模型,
服飾鞋包穿搭必備,時尚精品,品牌手錶等等的第一手好康資訊~都在小編的好康分享裡喔~~~
小弟最近再幫朋友找分配正義救台灣,經過比價後決定到"金石堂網路書店"這裡買,東西好,客服態度棒
有問題處理不囉嗦~~~一開始以為"金石堂網路書店"是只有賣書而已,逛過他們的網站後發現,規模其實不輸各大網路商城
有各式各樣的好物喔,玩具模型,動漫商品,日常生活用品通通都有,而且價格比較親民哦~~~~建議各位朋友可以多來金石堂網路書店逛逛比較,可以挖到不錯的好康喔

商品網址
:
相關影片
《分配正義救台灣》
*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敬一專序推薦
「楊教授所談論的台灣社會不公平,不但與當下許多年輕人的抑鬱息息相關,也恰巧是我自己近年來研究、關注的主題。他的書給我相當的啟發,我認為對於一般讀者,也一定會有相同的效果。」--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
*楊志良說:這將是我最後一本非公衛健康的「雜書」。因為如果台灣可以從目前的向下惡性循環,開始向上反轉,就不用再苦口婆心寫「雜書」了。
*分配,是刻骨銘心的問題;政府如果感受不到人民的痛,人民將收回交付給政府的權力。民主國家,政黨失去政權是常事,但請千萬不要為了保政權,搞到失去國家!
*最厲害的殖民不是用武力,而是用思想,無聲無息的滲透,被殖民的一方毫無所覺,還對殖民者感恩戴德。台灣對美國就是這樣,被賣了都不知道,還幫對方數鈔票。
*政府的基礎建設如造橋鋪路、維持治安等等,都是受薪階級出的錢,富人繳稅少,卻享用優質的公共財及建設成果,小老百姓種樹,富人納涼,如此劫貧濟富,政府領導人不覺得羞愧嗎?
*所得合理分配是艱鉅的工程,卻是政府不可逃避的責任。採用「混和型經濟」,生產讓市場自由競爭,分配用社會主義力求平均,才能讓民眾許願,下輩子再當台灣人。
公衛學者出身,為何跨足談分配、談經濟?
公平分配正是公衛的核心精神,全民健康不能有貧富貴賤之分,《禮運大同篇》中的「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」,是楊志良 一生追求的目標。他真心相信,此刻台灣仍有許多如他一般抱持愚公心情,不甘心台灣就此一敗塗地,伊于胡底的人,而此時正是理性公民應該發聲、應該挺身的關 鍵點。
楊志良憂心台灣的未來,希望能改變台灣深陷泥沼的現狀,他認為,關鍵就在於「分配」問題。書中深入剖析多年來,台灣的經濟發展因為奉行美國新自由主 義,高度偏袒富人、貶抑勞動價值,讓原本較均富的社會,走上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歧途;台灣目前所有的問題,都是從這裡開始產生的,環環相扣,進而影響其他 層面,政治上,政商水乳交融、形成政黨、民代、財團共犯結構;同時,台灣又實施民粹式的福利制度,導致財政嚴重虧空,債留子孫。
「生產」只是經濟發展的手段,「分配」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。一個國家社會,只要做好分配,即使經濟沒成長,依然可以提升財富效用及社會福祉,讓人民覺得過得幸福,也就是,重要的不只是把餅做大,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分到足夠的餅。
要改變台灣當前的傾頹衰敗,政府唯一的路就是實踐分配正義,而稅制就是財富重新分配的神兵利器。我們期待政府有魄力進行稅改,提升施政效能的同時,也必須靠公民力量提升整個社會的公民意識。政府與人民同步成長,才能同心合力救台灣!
生產自由競爭,分配社會主義化;憂前途,楊志良開藥方救台灣!
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,現在經濟學者只注重生產議題,「只講把餅做大 、卻沒有講餅怎麼分」,分配不均現象導致窮人越來越多,特別是多數的年輕人,生活越來越困難、越來越窮,因此他才會在出書談 「分配正義」問題,他倡議用「混合型經濟」方式,提供一帖解決台灣當前社會困境的藥方。如何在遞減效應的情況下,能讓民眾在溫飽賺錢之餘,還能保有幸福快樂
他也提到台灣目前盲目追求全球化而無相關配套措施的惡果,就是台灣人不敢生,造成近年來少子化問題嚴重,未來預期勞動力減少,相對消費能力降低,經濟嚴重緊縮,人才外流。國人不婚、不生、不養也就造成了「不活」,最終將無法生存下去。他提到被稱作最幸福國家的瑞典,政府稅收加上勞健保將近是人民百分之七十的所得,雖稅收高,教養孩子卻只需要所得中的百分之十,而在台灣卻需要百分之六十六,認為台灣的稅制有極大的改革空間。
本書適合所有對社會充滿憂慮或有所關懷的人閱讀,期望政府與人民同步成長,才能同心合力救台灣!(文/編輯部整理)
金石堂好書開箱
作者介紹
楊志良
1946年生,師大衛生教育系學士、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、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博士。個性鮮明,說話直率,勇於面對困難,以實踐社會公義為人生目標。對台灣最大貢獻是規劃、推動全民健保,也監督、改革全民健保。
曾是台大公衛所破格任用的最年輕所長,也曾是經營績效佳的醫院管理者,擔任衛生署長時,不改快人快語作風,嚴辭批判時局,痛斥惡質媒體,多次挑戰立法 院及監察院權威,被譽為「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」。另著有《拚公義,沒有好走的路》、《台灣大崩壞》(天下文化出版)。
分配正義救台灣-目錄導覽說明
推薦序 給陽光率直的歐吉桑加油 朱敬一
序 我們還有多少時間?
第一部 這樣下去,我們必定失去國家
第一章 悲慘世界誰造成?--政府對人民痛苦無感,台灣加速崩壞
第二章 你有被剝奪的感覺嗎?--分配不公刻骨銘心
第三章 一切政府出錢?--分配效能考驗大家的智慧
第四章 你要貧窮的民主嗎?--分配不均,馬克思魂必將再現
第二部 師承美國,施政失靈
第五章 大政府、小政府,該走哪條路?--台灣曾有輝煌榮景
第六章 美國墮落,禍害他國--「假面超人」的真面目
第七章 弱肉強食的「全球化」--立足點不平等,如何奢談貿易自由
第八章 近三任總統斷送台灣未來--從均富大道到貧富懸殊的歧途
第三部 台灣人的悲哀
第九章 台灣債,淹腳目--政府又小又窮,國債高築
第十章 有錢人繳的稅多,還是你我?--劫貧濟富的稅賦不公
第十一章 炒房炒地不只禍害經濟--錢潮奔向房市,產業無法升級
第十二章 薪資凍漲,人口凍長--雙凍效應,凍住年輕世代的未來
第十三章 黑心商人,毒嚇全台--美麗寶島變貪婪之島
第十四章 台灣沒有大老,只剩老大--經濟問題,就是政治問題
第四部 讓我們一起追求幸福國度
第十五章 把人民照顧好,經濟自然好--採取「混和型經濟」是解藥
第十六章 稅改救國家--講清楚說明白,誰說人民不理性
第十七章 展開新公民運動--讓台灣成為具思辨能力的公民社會
後記
附錄 2014國民黨敗選深層探討
序
我們還有多少時間?
1683年7月,明朝水師叛將施琅攻占澎湖,9月鄭克塽納降,結束鄭氏王朝,施琅也報了遭鄭成功誅殺全家之仇。鄭克塽投降後沒能當「台灣特首」,被移置北京為海澄公,吃飽等死,37歲卒。
就如同滅明者,並非李自成叛亂或滿人闖關,而是崇禎皇帝的昏聵;明鄭之亡,也是亡於自身之亂。鄭成功據台後,台灣已是不折不扣的獨立國家,當時西方國 家,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與鄭氏簽約,均稱鄭經為「King」,各方來使均稱鄭氏為「Majesty」(陛下)。然而鄭成功之後,不論鄭經或鄭克塽的接續, 都經過一番腥風血雨、慘烈鬥爭、嚴重內耗。當時在台的民眾以漢人及原住民為主,當然不願淪為滿清子民,但就如割讓台灣給日本時,台灣人民又如何願意被日本 人殖民?但形勢比人強,又復何言。
對照歷史殷鑑,反觀台灣現況,相似性之高令人心驚。台灣近二十年來,不論政治、經濟及社會,每況愈下,落入惡性循環,而海峽對岸不但沒如李登輝前總統 預言,走上分崩離析之途,反更為強大。台灣曾經輝煌過,60年代起,台灣經濟、社會、文化(僅只流行音樂及校園歌曲就曾橫掃全球華人世界)、嚴酷的政治也 不斷解凍,社會蒸蒸日上,相對文革敗破的中國,台灣顯得更為壯大。不就是十幾年前嗎?一般台灣人在面對中國人、香港人、韓國人,甚至新加坡人,即使沒有高 人一等的優越感,至少自認平起平坐。而今天呢?這些國家地區在很多面向都早已超越台灣或正在超越台灣。
不少台灣人不喜歡大陸人,認為大陸人沒品、粗魯、教養不如台灣人,但不論台灣南北,高興也好、委屈也好、憤怒也好,不都是在接待大陸客?嫌人家黑心食 品多,人家有地溝油,我們的餿水油、飼料油、銅葉綠素油、沒有花生的花生油等等,何嘗多讓?他們有橡皮圖章的人大、政協,我們的立法院被國際評比為全球最 爛的國會之一,又有比較高明嗎?再說句長他人志氣、滅自己威風的話,我們以民主票選出來的最近三位總統,李登輝、陳水扁及馬英九,有比大陸的江澤民、胡錦 濤、習近平表現更優嗎?國際上看法恐是正好相反。
總而言之,對方愈來愈強大,我方愈來愈不堪。
美國為自己利益背叛盟友,史跡斑斑,國民黨在大陸及台美斷交就有二次被拋棄的經驗。若未來因某種情勢,美國有求於中共,而公開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 國的一部分,中國派兵進駐台灣,台灣將如何自處?大家奮勇殺敵?還是有人效法當年辜顯榮開台北城歡迎日軍進城?現今兩黨政治人物及各大財團,無不親往北 京,絡繹於途,也沒少掉哪一位;就是目前不宜者,也至少多次派代表前往「溝通」,甚至派人長期駐北京。雖然絕大部分台灣居民不願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, 但屆時形勢比人強,爭相爭取特首及籌安會委員大位,也不令人意外。
台灣不斷惡性循環。藍綠惡鬥,內鬥內行,立委濫權、立院空轉、媒體八卦、官不聊生、施政無方、官商勾結、廠商黑心、民粹買票、國庫空虛、貧好書推薦富加大、階 級對立、民眾不婚、不育、不養、不活、教改失敗、青年人沒有前景。任何改革環環相扣,發動改革,總有既得利益者反彈抗爭,每易失掉政權;但若不改革,國家 不斷沉淪,最終必失掉國家。
天是否保佑台灣,還是讓明鄭歷史重演,不可而知,唯此刻若能喚起台灣人民自己奮起,或尚有若干機會。若干朋友倡言在大選至少半年以前,召集理性公民舉 行體制外公民論壇。要達成共識不易,結論推動更為困難,但或可成為大選政見的主軸,逃脫無止境的沉淪。雖然困難,雖然很容易又被分為藍綠,但我真心相信, 此刻台灣仍有許多如我一般抱持愚公心情,不甘心台灣就此一敗塗地,伊于胡底的人,而此時正是理性公民應該發聲、應該挺身的關鍵點。
我是公衛學者出身,公平分配正是公衛的核心精神,全民健康不能有貧富貴賤之分,《禮運大同篇》中的「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 用,幼有所長,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」,更是一生追求的目標。因此,這本新書我花了很大的力氣在討論政府施政何以不分藍綠,長期向資本家傾斜,以致人民 貧富不均惡化、國家失去未來與希望。盲目向「右」的思維若不調整,台灣絕對無法走上公平正義的翻轉之路。
本書的完成,首要感謝另一位作者邱淑宜女士,將理念構想加上佐證資料,整理成通順易讀的文字,真難為她了;在全書架構上則深深感謝丁希如博士的費心指 教;逢甲大學商學院長王葳教授對若干財經議題不吝指正;時報出版公司總編輯余宜芳女士,不棄本人才疏學淺,力邀著書出版,不勝榮幸與感激;主編李宜芬女士 辛苦編輯成書,在此一併致謝。
助理王孝慈小姐,精明能幹,效率奇佳,不但協助打字整理文稿,更精準的代為安排行程。
特別要感謝的是亞洲大學蔡董事長長海及蔡校長進發,對我的工作不力不但百般容忍,又提供一流的研究室及研究助理,特此申謝。
2015年11月25日於亞洲大學
推薦序
給陽光率直的歐吉桑加油
好朋友楊志良教授又要出新書了。這本書可以看為他前一本書《台灣大崩壞》的接續--前一本他分析台灣「不婚、不生、不養、不活,外加沒有前景」的「四不一沒有」情境,而這本則見證台灣社會近年呈現的諸多分配面不公平。
楊教授所談論的台灣社會不公平,不但與當下許多年輕人的抑鬱息息相關,也恰巧是我自己近年來研究、關注的主題。這些議題包括十五年薪資凍漲、都會區房 價?高、所得分配日趨不均、?貧濟富的減稅政策等等。我最近在學術著作與大眾讀物中大力解說(見注1與注2):這些看似獨立的多種不公平現象,其背後可能 存在的理論牽連,並尋求政策的解方,而楊教授則用更通俗的語言、更直白的數據,呈現這些不公平現象的面?。志良兄與我關心的議題相當,分析的角度互補,能 夠有機會為此書撰寫些補充性的文字並推薦給讀者,當然是我的榮幸。
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讀者閱讀楊教授的文章,除了對於他直白也偶帶幽默、戲謔的文字感到自然而親近之外,也對他這個「人」充滿幾分好奇。他是台灣 極少數「非醫師背景而擔任衛生署長」者,是極少數「能在行政院堅持自己(健保改革)政策而逼得長官(行政院長)讓步」者,更是極少數「卸任政府首長後民間 聲望居高不下」者。前面這三項極少數,我還比較能想像,但是最近與志良兄較為熟識後,發現他還有一個特質:好像走過的地方都留下朋友,而這一點更是極其可 貴。
我自己的觀察是:志良兄的個性就是簡單(一次只專注一個目標)、直率(不拐彎抹角、不玩陰招)、憨厚(在尖銳的批評裡其實留餘地)。這些特質,似乎可 以解釋他入閣專注改健保(你若不想改我就走人),即使對某人極度不滿也沒有惡聲,也因為如此而能交到許多朋友。政治難免給人一種陰暗曲折的印象,而志良兄 如此陽光直率的個性,加上他那有點歐吉桑味道的言談,正是他短暫政府首長所留下的美好身影。
近日因種種因緣際會而與志良兄更熟識,我覺得志良兄的文章,其實是不折不扣反應其為人之外觀特質。他對於台灣社會的種種不公平,有其深刻而有接近普羅 大眾的淺顯描述,遂能夠迅速獲得認同。他對於各種不公平現象的體認,自然呈現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關懷。他說「這樣下去,我們必定失去國家」,語氣雖然沈 重,卻還是有正面的期待與呼籲。這不就是他陽光直率的歐吉桑特質?
志良兄與我都是美國密西根大學(University of Michigan)念的PhD,是校友,但是他長我幾屆。我們都在行政院擔任過部會首長,但是我比他「做得久一些」。雖然在不同部會,我們都想利用短暫的 公職生涯為台灣做些事,而我們也都算是做成了若干。以前,楊教授老是看不起台灣經濟學家,說台灣經濟學家是「只研究生產、不研究分配」的一群,而他認為台 灣的關鍵問題在分配。但是最近他讀完我所寫的「導讀皮凱提2.0版」長文之後終於承認,「台灣畢竟還是有關心分配的經濟學家」。
我一直認為,所有的社會科學,包括我所專長的經濟與志良兄所專長的健康保險,都是築基於研究者對社會的人文關懷。即使大家可能有不同的出發點、切入角 度、詮釋剖面,但是那共同的關懷卻是彼此真切的串聯。楊教授與我幾乎同時關注台灣相同的問題。他的書給我相當的啟發,我認為對於一般讀者,也一定會有相同 的效果。
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敬一
注1: 朱敬一、康庭嶽,「經濟轉型中的社會不公平」,《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》 (2015) 即將出版。
注2: 朱敬一,《台灣經濟的診斷與解方》天下雜誌 (2015) 即將出版
第二章 你有被剝奪的感覺嗎?
有一年夏天我到蒙古,看到公羊的生殖器都套著塑膠袋,為什麼?做何用?問了當地人,原來是節育用,避免公羊及母羊交配。因為母羊若夏天懷孕,將在嚴冬生產,但冰天雪地寸草不生,沒草吃小羊活不了。所以蒙古人讓羊隻在冬末交配,小羊生下來時是初夏,有草可吃了。傳統蒙古牧民還有個習慣,夏天不宰牛羊,只喝牛羊乳及吃乳製品,冬天牛羊少草吃且人需要熱量,才宰殺牲畜來吃。
依季節變化調節牲畜生育、規畫糧食配置,確保一整年不虞匱乏,這就是「分配」的重要。持家必須重視分配,治國更須重視分配,社會才會安定。台灣當前諸多社會問題發生的癥結,就是分配!政府只顧拚經濟,餅做大卻沒有公平分配,一般普羅大眾分到的餅更小,薪資倒退15、16年,施政資源又分配不均,造成老無所終、幼無所養及壯無所用等社會問題,大家心中不平可想而知。
台灣,欠缺分配正義!
分配 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
分配為什麼重要?
不只蒙古人,農業社會時,人們在農作物或漁獲豐收時,或曬乾或醃漬長期保存,固然是為了惜物惜福不浪費,也是備不時之需,萬一來年欠收,家裡還有食物裹腹。「分配」之所以重要,就在於分配做得好,生活便不虞匱乏,伴隨而來的「擁有」,更帶來心理上的安定與幸福感。
經濟學的基本邏輯很簡單:用最少的資源生產最多的東西,達到最大的滿足。經濟」一詞,不論對國家、社會、企業、個人,都有兩層意義:一是以最少的資源產出最多的果實;二是將有限的資源做最好的配置,以求帶來最大的效用及福祉。
總而言之,「生產」只是經濟發展的手段,「分配」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。國家合理分配預算於教育、健康、研發、基礎建設、社會福利、國防外交等,為全民創造最大的幸福(Gross Happiness);個人及家庭依需求及喜好,將有限的財富分配在食衣住行育樂上,獲得最大的滿足。
用台灣目前的流行語「確幸」來說,大家努力工作,追求的就是確幸。小確幸如一頓美食、一趟小旅行,為日常生活帶來雀躍與快樂;大確幸如存款數字不斷上升或購車置產,為長遠人生帶來安全感。
追求無限成長 沒有意義
生產的目的既是帶給人們福祉,那麼追求經濟的無限成長,就沒有意義。
不論總體或個體,財富都會有「邊際效用(福祉)遞減」,也就是同樣的東西擁有的數量愈多,快樂並不會倍數增加,反而呈下滑趨勢。例如一個家庭擁有第一部電腦的快樂若是100,則擁有第二部時的快樂,絕對比100少,到了第三部,快樂可能還不到50,到第四部、第五部,越來越無感;等第六部電腦進家門時,說不定還苦惱要擺哪裡,嫌它占地方。但這時候如果把第六部送給沒有電腦的家庭,那麼這一部電腦為受贈家庭帶來的快樂,即刻回升到100。
金錢也是如此,在同一個時空點,社會的整體財富是固定的,若集中在少數人手裡,便無法充分發揮金錢的效用,但分配較為平均,就可以提升財富帶給整個社會的福祉。
團結力量大,錢分散使用,個人短期受惠,集中使用,群體長期受益。人民之所以要繳稅給政府,就是因為個人的錢只能創造個人的幸福,個人的錢不能造橋鋪路、興建捷運、處理垃圾、支付警察及消防隊員薪水。因此個人繳稅給政府統一運用,讓錢發揮更大的效用,讓政府有財力做個人的錢沒辦法做的事,創造群體幸福,個人也因此過得更幸福。
在正常狀況下,國家經濟成長,人民所得及生活水平應該跟著「水漲船高」,因此聽到政府高喊拚經濟,為了讓家中老小過好日子,人民願意吃苦願意拚。但台灣的情況卻是政府把拚經濟當目標,一味追求經濟成長的數字,完全忽略分配,這就是為什麼2010年台灣經濟從2009年金融海嘯反轉,馬英九總統得意大談經濟成長率達到8%時,得到的卻是普羅大眾的噓聲。因為近十年來勞工生產不斷上升,但經濟成長的果實都被少數人搜刮走了,勞動者所得不進反退,經濟成長幅度比不上所得分配的惡化,結果是國家財富雖然增加,財富所帶來的效用及福祉反而減少,民眾更不幸福了。
語言:中文繁體
規格:平裝
分級:普級
開數:25開15*21cm
頁數:280
出版地:台灣
分配正義救台灣在這買最好康
商品網址:
1224AA8B40ECF6C4